近年来,在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中各环节进行了积极的产能扩张。
为了守护终端市场的客户价值,切实保障客户权益,隆基率先发布了行业首个产品全生命周期标准。本次大会,隆基以大尺寸明星产品Hi-MO 5及聚焦电站安全的守卫者计划项目惊艳亮相,高效高可靠的产品方案与电站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无忧保障,为分布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守卫者计划重磅发布,全力保障分布式电站质量安全作为隆基产品全生命周期标准的自然延伸,隆基在本次展会重磅发布了分布式电站守卫者计划。据悉,隆基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对已建成电站和待建电站的组件产品、发电系统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问题排查上市两周年以来, Hi-MO 5已畅销全球94个国家,覆盖6大洲。隆基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也得到了业界同仁创维的大力支持,本次展会,南京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隆基成功签署了2Gw组件采购合同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分布式项目的开发与建设领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好电站 隆基芯的认知将会根植在每一位合作伙伴和终端用户的心中。
全民减碳之路正在脚下不断延展,隆基将以行业引领者之姿,不断下沉终端市场,以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绿色能源惠及千家万户,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该产品结合隆基先进的组件封装技术,实现了功率和发电效率的双重突破,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客户发电收益。电池片迭代变局2021年,电池片以P型为主,BSF电池市场占比下降至5%,较2020年下降3.8个百分点,以异质结电池和TOPCon电池为代表的N型电池相对成本较高,量产规模仍较少,市场占比约为3%,较2020年基本持平。
胶膜价格自3月份中下旬开始上涨,目前EVA胶膜含税价约18-18.5元,环比提升30%-35%,价格的上涨将使得胶膜厂商二季度单位盈利大幅改善。2022年将是TopCon电池产能开始放量的一年,中来、晶科、通威、天合和晶澳的产能规划分别为16GW、16GW、15GW、8GW和6.5GW,从目前已公布的招投标情况来看,N型组件每瓦溢价超过0.1元,表明下游客户对搭载新电池技术的组件溢价的接受度较高;未来随着技术工艺和设备成熟度的提升,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良率持续改善,以TOPCon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将会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从转化效率而言,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2%,两者较2020年均有较大提升,I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1%。海内外政策打开需求空间美国的光伏市场依赖海外进口,本土几乎没有硅片和电池片的产能,数据显示,2020年度美国可用组件容量为24.03GW,其中进口的光伏组件为19.29GW,占比达到90%,本土生产的仅有2.38GW。
西南证券分析认为,三季度国内硅料产量有望达到20万吨,增量基本集中于8月后投放,若组件将电池和辅材上涨成本向终端传导,地面电站对每瓦1.95元及以上的组件价格接受程度低,则6月集中式电站的需求增量下降,组件库存持续积累,可能适当降低排产、主动去库存倒逼上游降价。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40%提升至45%,光伏发电能力与现在相比将翻倍,2030年累计装机量将达到740GW,较原计划提升约70GW。
国金证券指出,随着上半年点火新产线陆续释放产量,四季度随着集中式电站需求启动驱动大尺寸、双玻占比提升,玻璃供需有望再次迎来改善。2022年一季度,德国批发电价每兆瓦时最高达到700欧元,创历史新高,批发电价的上涨可提升终端用户对组件及光伏系统成本的承受度。受硅料价格影响,组件厂将薄片化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目前N型电池成本更高,银浆用量大、价格贵是异质结电池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只能通过工艺优化降低低温银浆消耗量。
考虑设备折旧、银浆、良率等因素,成本仍高于P型Perc电池;预计至2030年P型电池电耗有望降至4.7万kWh/MW,N型电池电耗的下降将更为显著,预计将降至4.2万kWh/MW。如果关税豁免如期落地,券商预计2022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有望达到30GW。光伏玻璃方面,2021年年底,由于电力供应短缺、能耗双控等原因,部分产线点火时间推迟至2022年一季度,随着硅料供给释放,上半年玻璃供需显著好转,库存消化后二季度价格持续回升。更重要的是,下降后的组件价格将激发海内外装机需求,特别是国内地面电站有望规模化启动,届时产业链中下游将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
不仅于此,近期中银国际一份研究报告,再度敲响光伏玻璃的过剩预警。近期重碱和石英砂价格呈现连续上行趋势,光伏玻璃(1647, -15.00, -0.90%)成本压力逐渐显现。
因市场需求增加、成本上涨等原因,5月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产量、价格增长较快,但呈现库存较高、利润下降的态势。此外,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投产企业共计38家106窑336条生产线,1-5月,光伏压延玻璃累计产量551.7万吨,同比增加46.3%。
按照目前供需节奏,后期存一定过剩预期。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因产能有限导致供需失衡,价格一度涨近40元/平米。目前,重质纯碱均价3000元/吨左右,同比涨幅超过50%,预计短期或维持高位。此外,产业政策松绑也进一步推动产能释放。掌握上游资源储备,规模释放产生的边际效应等,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届时一批小产能企业面临淘汰风险。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产能过剩或将加快光伏玻璃行业集中度提升。
目前,光伏玻璃呈现价格上涨,毛利却下滑的特征。卓创卓创资讯分析师王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2年1-5月份,3.2mm原片毛利率3.03%,处于较低水平。
吸引企业加码扩产的重要原因,在于旺盛的终端需求。财联社记者从福莱特获悉,公司目前日产能是14600吨,扩产计划推进中。
在成本和库存压力下,光伏玻璃行业仍处于下行区间。据悉,纯碱和石英砂是光伏玻璃主要原料成本,合计占总成本的40%以上。
而对于未来价格走势,王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需求略显清淡,部分成交存商谈空间,暂未见价格上涨迹象。中银国际提到,虽然行业龙头可以通过集中采购优势部分抵消上涨压力,但成本的上涨叠加价格疲软仍会导致其利润率受到双重压力。王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截止目前,国内光伏玻璃在产日熔量合计56210吨/日,后期仍有新增部分。此外,旗滨集团、南玻A、德力股份等均有新建产能,信义光能计划于2022年新增8条日熔量各为1000吨产线,全年产量增长33.1%至565万吨。
据工信近日发布5月光伏压延玻璃行业运行情况。光伏玻璃盈利具有典型周期性特征。
据CPIA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或将超过220GW,中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或将超过75GW。成本上行压力显现据卓创资讯数据,目前2.0mm镀膜面板主流大单价格21.92元/平方米,环比持平,同比涨幅21.78%;3.2mm原片主流订单价格21元/平方米,环比持平,同比涨幅40%;3.2mm镀膜主流大单报价28.5元/平方米,环比持平,同比涨幅29.55%。
过剩预期加重仅在本月,就有多家光伏玻璃企业宣布扩产计划:6月1日晚,福莱特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新建三座光伏玻璃项目,同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亚玛顿拟作价25亿元收购凤阳硅谷100%股权,并将借助于上市公司平台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快原片产能建设。受原料成本、窑炉日熔量等因素影响,企业维度利润存一定差异。
本月以来,受供需关系影响,国内纯碱市场整体走势稳定,价格坚挺。2021年光伏玻璃产能置换政策限制放宽,龙头扩产以及跨界玩家齐发力,行业产能加速释放。今年以来,各种规格玻璃有一定涨价,其中包括上游原料成本影响,且下游光伏组件厂需求较好也对涨价有所支撑。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今年光伏玻璃价格或将维持中低位波动。
光伏赛道火热,光伏玻璃作为组件重要辅材,需求水涨船高。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今年1-5月,3.2mm原片毛利率3.03%,处于较低水平。
财联社记者从福莱特(601865.SH)等厂商了解到,目前光伏玻璃产能仍在扩产中。据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根据主要厂商扩产计划统计,在不考虑冷修停产和产能复产情况下,2022/2023年底光伏玻璃在产产能可分别达到71360/94960吨/天,对应有效在产产能为2084/2773万吨,光伏玻璃名义产能供给过剩。
扩产大潮接踵而至,国内光伏玻璃产能将可预见处于过剩状态。其中,5月份光伏压延玻璃产量137.2万吨,同比增加52.8%。
本文由望衡对宇网发布,不代表望衡对宇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zm7ws.scrbblr.org/mpp/3827.html